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膏藥正確貼法? 一起來看看!
你知道膏藥的正確貼法嗎
膏藥,廣泛存在大家的生活中,它具有調氣血、通經絡、散寒濕,消腫痛等多種作用。它攜帶方便、操作簡單、療效確切、應用安全,深受老百姓喜愛。膏藥的正確貼法 你真的知道嗎?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地貼膏藥吧!
膏藥 要“對癥”貼
關節風濕疼痛、僵直、骨折、扭傷、挫傷患者可選用有祛風除濕、行氣活血、通絡止痛作用的藥膏、消炎止痛膏、活血膏和接骨膏等;骨刺引起的疼痛常用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作用的消痛貼、黑膏藥、消痛液等;坐骨神經痛一般都是神經受壓引起的,可以使用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作用的消痛貼膏。風寒引起的腰痛、關節痛可用老黑膏藥或筋骨康舒貼以散寒祛風、舒筋通絡、活血止痛;寒傷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、虛寒泄瀉,則可用具有溫通經脈、散寒鎮痛功效的熱灸膏。根據不同病癥使用不同療效的貼膏。
按照穴位貼膏藥能發揮更大的作用
大多數人認為 “哪里痛就貼在哪里”,比如膝蓋疼就把膏藥貼在膝關節上,脖子疼就在頸部貼一張......其實,這樣的做法只能發揮一部分藥效,按照穴位貼膏藥能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1 頸、肩部疼痛:
大椎穴:第7頸椎棘突(正坐低頭,頸部最高點)下方凹陷處。
肩井穴: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中點。
2手肘部不適
3膝蓋疼痛:
內、外膝眼:屈膝,在膝部內外兩個凹陷處。
鶴頂:位于膝部,髕骨的中點上凹陷處。
4.手指不適
遵循膏藥的正確貼法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
1.皮膚清洗干凈,不要有油漬或汗漬。如有粗重毛發應該先剃除。
2.膏藥貼在相應的部位后,用手按壓數分鐘,利用手溫使膏藥敷貼更牢固。
3.不要反復撕貼。
4.根據貼敷的不同部位,對膏藥進行裁剪,以更符合貼敷的部位。(注:剪口長度以膏藥大小及個人需要為準。圖示規格:長15cm×寬10cm。)
5.貼敷頸部
將膏藥從橫向左右兩側各剪口2-3cm。
將剪開的上半部分黏貼在頸部,下半部分向兩側拉伸后粘貼,最后整體按壓使其完整粘附。
6.取下膏藥不宜用蠻力,以免傷到皮膚,可用溫水或熱毛巾熱敷一會,順著毛發生長方向取下。取下的過程中,也可以涂抹一些滑石粉、痱子粉、橄欖油等,可幫助撕下更順利。
貼膏藥的注意事項
1、過敏不能貼
如果貼上膏藥后,10分鐘左右感到被貼部位的皮膚出現發癢、灼熱、刺痛時,要趕緊揭掉。這說明患者對膏藥過敏。過敏體質者,通常不宜貼膏藥,因為他們的皮膚很容易出疹子 貼上后不僅不利于藥物吸收,反而會帶來皮膚問題。
2、不宜貼之處
在頭面部特別是近眼處、口鼻處等附近不宜貼。另外要提醒的是應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 如果要貼部位的汗毛比較多,比較密,較好先用醫用剃刀將汗毛刮掉后再貼青藥。否則是影響藥效的吸收,二是粘不住,三是揭膏藥時帶起毛發引起疼痛。
3.起泡別弄破
如果貼過膏藥的皮膚上紅腫起泡 盡量不要將水泡弄破 用消毒紗布敷在上面,讓水泡自己消退。如果水泡起在容易被弄破的位置上,那就需要到醫院請專業人員挑破并敷藥 ,水潤的外皮不要動,用消毒紗布敷好,等待其自愈。
膏藥怎么洗?
膏藥是常溫下為固體、半固體一類劑型 ,在使用時粘到身上是常有的事情。那么粘到身上的青藥怎么洗呢?其實可以用硬紙把身上多余的膏藥粘下來,然后把留在皮膚上的膏藥用藥棉蘸正紅花油擦拭,再用清水清洗。
膏藥的優點
1、 療效顯著,見效迅速。膏藥用于局部,局部組織內的藥物顯著高于血液濃度,所以發揮作用充分,迅速,局部療效明顯優于口服用藥,非常適合不便服藥者或不愿服藥者使用。
2.適應性廣,使用方便。只要了解常用膏藥的作用,禁忌,按正確方法使用。
3.使用安全,無毒副作用。膏藥療法是針對局部的,對人體的整體影響小,從而避免了藥物對肝臟及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,安全無副作用。
膏藥的正確使用方法大家都了解了,感謝閱讀本期內容,下期內容再見。